種子專題

2024/09/26 《諮商心理師-曾凱翎》張華驎 選手 運動員的故事05



運動員的故事05-張華驎 選手

華驎選手來自南投埔里,曾投稿2019年匈牙利世界杯桌球研討會,目前是國立高雄大學運動競技系四年級學生,也是國立體育大學休閒產業經營學系的準研究生。
他提到自己的運動生涯與一般選手不太相同,小時候打桌球算是誤打誤撞。

父親是國小體育老師,專長是網球,當時怕自己太小開始練網球容易受傷,所以就讓他先練桌球,等大一點再轉回來練網球。

練了一陣子後,媽媽覺得網球要帶的裝備太多、太麻煩,既然練桌球好好的,就繼續打就好,就這樣他就踏上了桌球的旅途。

國小加入校隊的他認真練習,雖然少年國手頭銜總離他一步之遙,但他卻不放棄,國一的時候參加南投縣運比賽勇奪單打冠軍,這讓他彷彿吃了定心丸,如果他能成為全縣最強的人,征服全國也是指日可待。

壯志凌雲的他來到了當年的全中運賽場,竟被對手無情的橫掃,這個打擊令他開始領悟到自己與全國菁英選手的差距,一番考量之後,他重回書本的懷抱,國、高中都就讀普通班級。
原以為一生都將與桌球漸行漸遠,在高二的時候,時任華盛頓中學體育老師的湯秀玟教練,在無意中發現他的天賦,再次問他要不要再拼拼看?搞不好會有不一樣的收獲。

因為這樣的契機,華驎選手重新拿起了球拍,不僅在外請了一對一教練指導,惜才的湯秀玟教練也利用自己晚上的休息時間幫他加練。

終於努力沒有白費,他在當年的台中市市中運拿下單打銅牌,這時的他享受贏球的快樂以及在場上與自己對話的時刻,他想回到桌球的懷抱,不再離開,從此後他繼續努力練球,憑著體育獨招考上高雄大學,成為甲組選手。

華驎選手提到進大學甲組後,與一路科班選手的技術落差不大,但最大差別在於球質與細膩度,一開始光防球就擋不了幾板,但自己會跟同儕請教,修正之後也獲得很大進步。

他很感謝幾位畢業自福誠高中的學弟,不會因為他實力較差就拒絕跟自己比賽,反而每一球都認真拼搏,在這過程中,華驎選手學習了不同的戰術運用與自我激勵,信心被慢慢建立之後,有時甚至能贏過學弟,他深深體悟到心態對一個選手的重要性。

關於未來,他會將研究所學位完成,畢業後希望投入運動行銷的工作,如擔任球評,讓更多民眾喜歡桌球、關注桌球;也期待自己行有餘力,能改善運動員比賽環境,如升級硬體設備,將全國等級的賽事比照國外公開賽樣式,有專業地墊及電子計分。

推廣桌球是他最想做的事,希望台灣桌球能在國際上發光發熱!

(備註:本文之內容由受訪者確認同意後登出,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諮商心理師-曾凱翎授權
資料來源:諮商心理師-曾凱翎 臉書

相關⽂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