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體育 seedsports
person
shopping_cart
0
shopping_cart
0
查看購物車
search
搜尋
search
關於我們
關於種子
⟬星聚點×種子體育⟭星盟主挑戰賽花絮(歷屆)
種子專題
《TS Jungle》
《運動訓練讀書會》
《長跑教父-潘瑞根》
《諮商心理師-曾凱翎 》
《TISS國家運動科學中心》
《運動心理諮詢師-陳泰廷》
《教育部體育署-動滋Sports》
《UNI-MAGAZINE-眾星實業》
《原力復健診所-主治醫師王竣平》
《Sports Dr. Tu 運動醫學-凃俐雯醫師》
《AFAA 美國運動體適能協會 台灣分會》
種子集運站
《運動少年》
《Kevin Golf》
《運動訓練讀書會》
《繼續滾動-斯芭樂》
《Louis Golf Academy》
《教育部體育署-動滋Sports》
《凃俐雯醫師Sports Dr. 運動醫學》
《TISS國家運動科學中心-YouTube官方頻道》
《AFAA 美國運動體適能協會-AFAA運動小教室》
活動最速報
《運動賽事行事曆》
《體育運動相關講座》
《運動課程報名資訊》
《運動訓練讀書會》課程活動研討會專區
《ISCA國際運動教練協會》證照講習專區
《AFAA 美國運動體適能協會》證照課程講習專區
培育種子贊助計劃
Facebook
Ig
Youtobe
Line
種子專題
種子專題
2024/10/18
正確的揮棒時序⚾️《TS Jungle》
《 正確的揮棒時序
》
⠀
⠀⠀關於揮棒的順序我們時常聽到教練比較老一派的教練說:「手要先走,身體才能跟著走。球棒要拿高由上往下用最短的軌跡去揮棒,不要倒棒。」觀念比較新的教練會說:「要用下肢的力量去揮棒、髖關節要先啟動。」更甚至也有一說髖關節跟手一起啟動,不要想那麼多按照自己身體感覺才重要。一個揮棒啟動順序先後眾說紛紜,到底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又或是哪一個才是適合自己的?在煩惱這個問題的同時,不妨參考一下這篇國外研究實驗出來的結果。
⠀
⠀
· 實驗方法
實驗中找了10名業餘選手以及10名職業棒球選手,讓所有選手進行自由拋打的測驗,實驗儀器使用慣性感測器以及眼球追蹤器,偵測各個肢段(眼睛、頭、軀幹、肩膀、臀)最大角速度發生時機與速度,並比較兩個族群的差異性。
⠀
⠀
· 實驗結果
(1)職業選手有明顯更短的揮棒週期,更長的finsh stage。換句話說,職業選手可以更快的進到擊球期,也代表著有更多的時間可以辨識球種與位置,提高擊球品質。
⠀
(2)在前導腳落地前(FF50)時期,肩膀的部分相較於業餘選手會有更多的負角速度產生,也就是實際動作肩膀會產生一個輕微反向聚集的動作;軀幹的結果,雖然在角速度上沒有顯著差異,但是職業選手在前腳落地前的反向續力動作是來的比業餘選手明顯的。臀部的角速度在擊到球的瞬間,職業選手明顯比業餘選手來的快,這也顯示了下肢的力量對於棒頭速度與擊球初速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之一。
(3)這個研究很特別的是加入了類似眼睛追蹤器的器材,所以可以看到在視線上業餘選手會最先產生飄移的狀況,另外在各個肢段的連結上,業餘選手明顯花了更長的時間(23.78%Swing cycle,Impact之前,20.25%)去完成揮棒動作,反之,職業選手(5.37% Swing cycle,Impact之前,2.25%)能夠有順序並且有效率的完成動作。最後值得注意的結果是關於啟動順序的問題,視線的轉移業餘選手會發生在髖啟動之前,職業選手則發生在髖與肩啟動之後擊到球之前。
⠀
⠀
· 討論與結論
職業選手有更長的擊球判斷時間最關鍵的原因在於揮棒速度的差異,因為揮棒速度有關於投手投球之後,打者有多少的時間可以去判斷球種與球的位置。正常來說,面對150km/hr快速直球時,反應時間只有0.4秒,約有0.1-0.18秒的時間可以讓打者去揮棒,這接近0.1秒的時間差,就是一個打者棒速快與慢呈現出來的差別(除了棒速是一個關鍵因素之外,還有其他的原因,但由於不在此文章範疇就不贅述)。在實驗結果中,我們提到職業選手會表現出一個輕微的反向續力動作,這個動作目的在於製造張力,這個張力的概念就很像橡皮筋,我們必須拉長橡皮筋儲存彈性位能,在釋放的那一刻巨大的能量得以釋放。不過我相信讀者讀到這裡,會覺得有些抽象,所以可以參考文章的下方兩個影片。
⠀
⠀
⠀⠀回到我們文章最一開頭的問題,甚麼樣的啟動順序才是正確的,這篇研究告訴我們職業選手會以髖關節作為優先啟動而不是手骨盆先進行動作,當骨盆角速度達到最大值時,軀幹接著連動,軀幹旋轉後,再連動雙手,最後連動到球棒,肢段以這樣的順序連動會為身體帶來良好的能量轉換。雖然每個人打擊適合的方式不盡相同,但我相信大部人的都會同意,用下肢的力量去擊球才能達到最大的擊球力量,而這樣的擊球機制就是我們常說的「肩髖分離」,礙於篇幅的關係,這個部份我們留到下一篇文章去做介紹,如果還想知道更多有關於打擊的知識請務必繼續關注TSjugle文章。
由 TS Jungle 授權轉載
資料來源:TS Jungle 臉書粉絲團
TSJungle
棒球
回列表頁
相關⽂章
「呼吸」還需要訓練嗎?《TISS國家運動科學中心》
2024/10/15
新手教練,最該學的4大技能《運動訓練讀書會》
2024/10/03
你真的懂「呼吸」嗎?
2024/09/20
以認知、情緒、行為做架構,輕鬆撰寫高品質的訓練日誌
2024/09/01
尊敬對手的技術,更敬重自己不服輸的氣度《運動心理諮詢師-陳泰廷》
2024/08/15
養好腸道菌、幫助選手提升運動表現!
2024/08/09
爆發力的關鍵指標,淺談「發力率」
2024/08/07
選手故意輸掉比賽,瞭解其原因與對策《運動心理諮詢師-陳泰廷》
2024/07/28
從培育出發,建構健全的體育教育體系《運動心理諮詢師-陳泰廷》
2024/06/25
避免輸給不該輸的人:提高評估能力與心態管理《運動心理諮詢師-陳泰廷》
2024/06/10
選手雖然現在成績與對手相當,但在意自己比別人晚起步,基本功不扎實,怕追上來有點靠運氣,那該怎麼辦?《運動心理諮詢師-陳泰廷》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