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專題

2024/12/16 《TISS國家運動科學中心》不是沒有動機,只是時間造成了影響:從時間的動機理論找突破

在漫長的訓練過程,可能會觀察到同一個選手在不同訓練時期表現出不同程度的付出與努力,例如:剛輸掉重要比賽後,或距離下一場比賽還很遠的時候,以及即將進入比重要比賽的訓練週期,教練可能會觀察到選手的訓練動機似乎下降了,不夠積極、不夠努力,甚至好像不想進步一樣。傳統上,我們嘗試用與期望、價值有關的動機理論來解釋這些現象,但似乎無法完全解釋、預測與改變,因為選手的期待或價值信念極大可能是一樣的,只是時間點不同。這些情況似乎不是是非題,而是選擇題:在這個時間點選擇做什麼。

Steel 與 König (2006)  整合過去的動機理論,發展了時間的動機理論(temporal motivation theory,TMT)  ,TMT 描述的是報酬的延遲時間,以及個體的期望、價值、對延遲的敏感度(亦稱為衝動)影響付出努力的意圖強度。TMT 考慮到了時間因素,也就是時間折價  (temporal discounting),報酬獲得的時間讓個體動機下降。Steel (2007)  將 TMT 公式簡化如圖1,比較容易理解這些元素的關係,並根據原則應用到實務上,但對於研究者而言,要注意此公式有所省略。


圖1 效用公式。

(圖:何婉禎/繪製)
 

延遲(delay)與對延遲的敏感度(sensitivity to delay)

延遲與對延遲的敏感度是這篇文章的焦點,我們可以操作與應用這兩個概念來促進動機行為。延遲指的是報酬獲得的時間距離現在有多久。根據 TMT,我們可能在報酬還很遠時,付出努力的意圖較低,但隨著報酬時間接近,我們付出努力的意圖增加。簡單的大原則就是減少報酬時間的延遲,就能夠避免因為時間的關係減少動機。雖然在Steel學者等一系列的研究中,並未具體描述衝動(impulsiveness)或對延遲的敏感度,不過,從Steel 與 König (2006)所引用的文獻看來,衝動展現在選擇比較小的、可能立即獲得的報酬,而非一段時間之後才可能獲得的較大報酬。也就是說,創造更多的小報酬可能帶來幫助。

在競技運動上,報酬大多在比賽時,可以得到過去這段時間付出努力的成果或回饋,通常可能是全中運、全大運、全運會等比賽,或是年度幾大賽事,過程中有訓練準備期越長,越容易因為時間帶來負面的影響。因此,可以透過訓練環境的設計來減少報酬的延遲,讓報酬的時間間距縮短,並且創造小報酬,而非只有關鍵重要的大報酬,例如:

1.每隔一段時間的比賽、友誼賽。

2.定期檢核與比賽表現有關的動作表現、技術挑戰賽等,值得注意的是,檢核的內容要讓選手覺得與最想要的重要比賽好結果有關。

3.透過目標設定協助選手設定長期、短期目標,讓報酬出現在更多的時刻,以及在選手達成目標後要給予獎勵或回饋,讓選手在漫長的訓練過程不斷獲得報酬,讓選手感受到努力是有成果的,而且這些成果累積下來可以在重要時刻獲得更想要的報酬。


雖然沒有談論公式中的期望與價值,但仍要提醒大家:避免因為選手展現出來的行為,就貼上了一些負面的與期望或價值有關標籤(例如:不積極、不夠想、不願意、沒有心),這樣不只錯過了我們可以做的操作與協助,也忽視了他們對於結果、報酬的期望與價值,可能弄巧成拙地破壞了選手原先的期望或價值。

若身為心理相關工作者或研究者,對延遲的敏感度有興趣的人,根據測量的內涵,對延遲的敏感度與衝動、自我控制、自我調節有關,另外也與延宕滿足、意志力有相似之處,進一步瞭解這些概念與相關研究,可獲得更多資訊,包括如何提升、改善個體的這些特性。
 

參考文獻

1.何婉禎修習廖主民【運動動機心理學專題討論】之課程期末報告。

2.Steel, P. (2007). The nature of procrastination: a meta-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 of quintessential self-regulatory failure. Psychological bulletin133(1), 65. https://doi.org/10.1037/0033-2909.133.1.65

3.Steel, P., & König, C. J. (2006). Integrating theories of motivation.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31(4), 889-913. https://doi.org/10.5465/amr.2006.22527462
 

何婉禎/國家運動科學中心助理研究員

文章來源:國家運動科學中心

國家運動科學中心授權轉載

相關⽂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