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專題

2025/01/13 《諮商心理師-曾凱翎》孔孝芳 選手 運動員的故事09



運動員的故事09-孔孝芳 選手

來自台北的孝芳選手是台灣少見的削球名將,曾入選世界青少年錦標賽(世青)及青年奧運(青奧)的國家代表隊,目前擔任桃園觀音高中代理體育教師及女子桌球隊教練。

談起自己怎麼走上桌球路,她說其實自己原本應該是音樂人,因為父母都是音樂專業人士,所以從小就開始學鋼琴,國小二年級的時候班導師推薦參加學校的桌球隊考試,才發現自己更喜歡運動,考試入選後,便開啟了桌球生涯。

自身打法的確立來自小學四年級的時候,學校聘請大陸籍的柯維佳教練跨海執教,當時考量她的身材比例以及特殊打法容易致勝等因素,最後決定讓孝芳選手改練當時國內少見的削球。

孝芳選手提到在國小時期打球心態很單純,就是「喜歡」二字,即使在全國性的賽事上也沒什麼得失心、完全樂在其中,但也帶點好勝的特質。

她想起國小六年級因為年齡關係,所以是她首次也是最後機會參加少年國手選拔,一路上有好幾場勢均力敵的比賽,就算某場失利,她仍期待下一輪的比賽,沒有灰心。

當時不知道打了幾場球,只知道柯維佳教練在場邊一場比一場激動,直到教練、老師們高興的抱住她、跟她握手道喜,這才知道原來已經奪下少年國手資格!

這對她來說是個巨大的驚喜,因為自己從不是為了得到什麼而去比賽,只是因為「喜歡」,但也在那得獎瞬間,突然開始想去追求什麼、心中有個更遠目標想去達成,她說這應該就是所謂的夢想吧!

國小畢業後,孝芳選手強烈渴望朝職業選手的道路邁進,但此時周遭卻出現洶湧而至的勸退聲,除了家人持反對意見之外,甚至還連同鄰居、叔叔、阿姨們一起來勸她不要走體育這條路,他們認為當運動員沒前途,以後會沒飯吃。

大人們紛紛告訴她如果真的喜歡桌球的話,「當興趣玩玩就好」,告誡應該要好好讀書,當時她被勸得一把鼻涕、一把眼淚,好像去打球就是走上一條不歸路的樣子。

即使心裡承受這些巨大心理壓力,她仍鼓起勇氣告訴大人們想要繼續打球,並承諾會兼顧學科,與家人來回多次溝通後,最終拗不過她的堅持,但家人希望她要對自己的選擇負責,因為一決定就很難回頭了。

不料,原來的滿腔熱血在升上麗山國中桌球隊後,馬上迎來一次痛擊。

當時還是個天真浪漫的國一新鮮人,一下子要面對緊繃而且高強度的競技環境,她在極度不適應的狀況下,一轉身便逃回原本的國小練球。

這樣的行為當然把當時的黃明教練給氣壞了,原以為國小的柯維佳教練會把她趕回去練球,但柯教練卻溫暖接納她,並教導她遇到不順心的時候,應該要去調整自己,而不是只想躲回舒適圈待著,在柯教練引導下,她慢慢知道如何去適應環境,即使不喜歡,也要堅持投入在訓練當下。

在逐漸習慣國中訓練強度後,孝芳選手提到她知道自己不是天資聰穎、一點就通的選手,所以常利用額外加練來勤能補拙,晚上國中沒有練球的時間,就跑回國小球場自己一人練切球和發球。

然而僅管認真訓練,還是因為程度落差太大,上國中後整整兩年都不曾贏過球,當時心裡十分煎熬,馬上要升國三,開始迷惘是否真能當一名稱職的運動選手,心中暗下決心,再給自己最後一年的時間,如果還是毫無起色,那就放下球拍重回書本懷抱,畢竟已盡力試過了。

在這煎熬的時期,學校陸續請來大陸籍教練及合庫的徐國慶教練、許淑雯教練協助隊上訓練,終於在教練群沒有放棄她、她也沒有放棄自己的情況下,迎來了一線曙光。

國中最後一次青少年國手選拔、自由盃和全中運,孝芳選手終於開胡,連續擊敗幾個當時已有青少年國手頭銜的強敵。

談起印象最深刻的是全中運團體賽,當時她們的陣容比起其他強隊,可謂弱不禁風,在無人看好的情況下,憑藉背水一戰的鬥志,破天荒以3:0打敗當時整隊都是國手的菁英隊伍。

時任第三點的她,與對手煎熬拉鋸到第五局丟士,最後頂住漫天壓力,在贏下最後一球的那一刻忍不住和教練激動擁抱,全隊當場喜極而泣、潸然淚下,沒想到能以蚍蜉撼樹之姿,在跌破眾人眼鏡下奪得全中運團體冠軍!
同年,剛升上高一的青少年國手選拔如願摘下國手頭銜,也正式成為合作金庫球員,原以為從此訓練與比賽能一帆風順,沒想到一連串壓力接踵而來。

奪下國手資格後的每一次比賽,從此背上了只能贏不能輸的壓力,國手資格是個榮耀,卻也是一個被繫在頭上的緊箍咒。

這段時期她很感謝徐國慶教練和許淑雯教練常在身邊陪她度過困難和心理的煎熬,楊孟勳教練也在訓練時間結束後還繼續陪她訓練、調整細節,同時關心她的心理狀態、陪她聊天紓壓;也感謝隊友們包容她一成不變的打法,大夥趁教練們不在想偷懶的時候,總是有人願意陪她練球。

除了訓練比賽之外,孝芳選手也花了很多的時間在課業上,她擔心若未來上大學的讀一般科系的話程度會落差太大,所以時常利用晚間在學校宿舍大夥都睡之後,在床邊挑燈夜戰,希望能盡量跟上進度。

當時為了訓練,一天裡只上半天課,要追上普通班級的程度實在太難了,為了拼大學學測,她甚至還跟好友去報名台北車站附近的補習班,希望球技學業能兼顧。

在每日讀書與練球的煎熬中,學業成績平平,但桌球成績卻大有斬獲,高三時終於首次入選世青及青奧代表隊,她笑著說,自己比起一同去打世青的隊友們,她只能說是「又老又菜」!

隨著時間的流逝,很快在高中畢業前又面臨一次人生的抉擇,一直不支持她打球的家人,這次竟然在考大學前夕突然跟她說:「都一腳踏進體育圈了,不如就兩腳都一起進去跑比較快」,家人的話讓她吃下一顆定心丸,二話不說就報名了國立體育大學的獨招,也順利錄取。

之後憑藉削球打法進入左營國訓中心(左訓)擔任陪練員,協助全國最頂尖的選手們一起訓練,她提到在左訓的三年,感覺自己球技有增長,但就是打不出成績,怎樣都百思不得其解,最後只能把這結果歸因於天份不夠與心理狀態不佳。

無論是練球或是體能訓練,自己都拼盡全力,身體的各種運動傷害也見證了她的堅定執著,最嚴重一次是剛開始熱身,對攻到一半突然下肢跌坐在地,腳一踩便覺得腰間如芒在刺、無法行走。

那次傷後漫長的復健之路讓她沈澱思考許久,自己是否已到了成績的天花板?應該開始替生涯的下一步鋪路?內心的糾結與對這十多年來在桌球上的付出,讓她感到進退兩難。

後來她選擇把目標回到課業上,也在不久後離開了左訓,不知道是不是對於競技得失心沒那麼重之後,腦中反而可以不去想成敗、只專注場上的情況,心理比較沒負擔,有點像是重溫國小「喜歡」打球的心情。

大學畢業後孝芳選手順利考取體大研究所及師資培育課程,就此展開人生的不同篇章。

回首過往運動生涯,雖然沒能繼續登峰造極,但在過程中培養了面對困難與逆境的勇氣與韌性,感謝在訓練中無私奉獻的教練群及合作金庫的栽培,還有一直陪伴在身邊有著革命情感的隊友們。

未來希望能考上正式教師在教育上貢獻所長,除了球技外,也期待將研究所所學的運動心理課程傳授給選手,過往所有貴人給予自己的愛與關懷,會繼續傳遞給下一代的小球員。

(備註:本文之內容由受訪者確認同意後登出,照片由受訪者提供)


諮商心理師-曾凱翎授權
資料來源:諮商心理師-曾凱翎 臉書